本项目实施主体为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振兴南路 1788 号,建设周期 2 年,总投资金额 16,163.53 万元,这中间还包括建筑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等必要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可实现新增年产辊压机 200 台套。
公司主要是做高精度辊压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格外的重视产品研制能力的提升,在不断巩固和提升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向设备的核心部件、关键组件等领域进行配套研发。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储能系统的大规模投建,带来了较高的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行业内锂电池厂商进入大规模产能扩建时期,带来了较高的锂电池制造设备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充分的发挥单位现在有技术、客户和市场积累,扩增锂电池前道辊压设备产能,提高生产精细化程度,突破产能瓶颈,更好的满足下游市场对智能化锂电池制造设备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整体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辊压机制造商,主要从事各类新能源电池的极片辊压机及其他用途(如高分子材料、碳纤维、粉末冶金、贵金属压延等)辊压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为电池生产企业提供高精度、高稳定性、操控便捷的电池极片轧制成套设备,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海辰储能、武汉楚能、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松下、日立等国内外知名电池生产企业及电池应用厂商,市场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瑞士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锂电行业的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的需求量及产量快速增长,从而推动包括辊压机在内的相关生产设备迭代更新,电池生产企业或应用厂商所需设备的数量、精度、功能性均不断提升,从而带动生产设备规模持续提升。
近年来,随着全球和国内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持续增长,动力型锂电池出货量不断增加。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仍保持大幅增长趋势,达到685GWh,同比增长 101.6%。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705.8万辆和 688.7 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96.9%和 93.4%。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 480GWh,同比增长 112.4%。
储能系统的大规模建设也带来了较高的储能电池需求,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 150GWh,同比增长 114.3%;2022 年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增长 170.8%。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和出货量的大规模增长使得锂电池制造企业进入大规模投产和生产线更新换代阶段,带来了较高的锂电池设备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作为各类可充电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前道系统辊压设备制造商,通过合理安排排班,不断的挖掘生产设备潜力,虽然满足了现有客户的订单需求,但现有产能已经形成明显的瓶颈,对公司增长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公司亟需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新建厂房、仓库,新增组装设备、智能化系统等软硬件设备,以有效提升公司辊压设备的产能规模,提高生产精细化程度,适应新形势下对锂电池前道设备需求的增长。
锂电池前道设备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开发、机械自动化、软件开发等多个技术领域,产品工艺流程复杂、研发难度大,需要企业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沉淀,才能对相关技术融会贯通,开发出适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制造设备。
与此同时,由于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因此终端客户对锂电池产品质量有较高的需求,带动锂电池厂商对上游设备制造商的严要求,锂电池设备制造商需要经历严格的、层层的考察,才能进入锂电池厂商的供应链,且一旦进入,客户黏性较高。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与锂电池前道设备中辊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在锂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带来较高的锂电池设备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行业内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基地的建设,扩建产能,将能有助于形成内部规模经济效益。
产能的提升一方面能通过降低单位产品的研发、管理、生产、销售等成本,实现边际效益递增,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能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积累经验,通过内向挖潜与技术改造,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还将能增加公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
力,并增加公司的快速应变能力,确保交货速度和及时性,更好的满足客户供货期要求。因此项目实施后,公司将进一步增加在辊压设备领域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公司现存技术和客户积累,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我国政府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力度,高端智能制造相关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为顺应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契机,以及到 2025 年,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的发展目标。公司计划通过本项目建设,抓住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智能化辊压设备产能,更好的满足国际领先锂电客户对锂电装备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新需求,进而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更好的服务全球锂电市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储能等下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需求长期保持旺盛,带动了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并催生出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一大批优秀的电池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是世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诸多电池厂商产能的持续扩张,相关锂电池设备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思瀚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锂电池设备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达 588 亿元,同比增长 104.9%;2022 年我国锂电池设备继续维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约为 1,000 亿元,同比增长70.1%。预计在新一波扩产潮带动下,到 2025 年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 1,550 亿元。
锂电池辊压设备作为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装备,市场规模同样呈迅速增加态势。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2 年,锂电池辊压设备市场规模为 32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60 亿元。公司作为专精于辊压设备的制造商,将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辊压设备产能。因此锂电池生产设备行业广阔市场空间,将为本项目新增产能消化提供市场支撑。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引线等组成,其中,极片是电池的核心,其质量好坏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前道工艺也就是极片制造,在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锂离子电池前道诸多工艺中,辊压工艺主要起着压实极片的作用。研究表明,正负极片的压实密度对锂电池的容量等电池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适的压实密度可以增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少内阻,减少极化损失,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锂电池的利用率。
因此,如何通过辊压工艺使得极片具备合适的压实密度,这对于辊压机的性能、加工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使得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在选购辊压设备时有较高的性能和严格的流程要求,进入这些客户供应链体系需要经过申报、检测、试样、试用、逐步放量及在线监测等一系列复杂的认证过程。一旦通过认证进入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往往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锂电池前道辊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托较强的技术实力、严格的产品品质、完善的售后服务,公司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科技进步奖、2022 年度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奖项,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日立、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国内外多家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因此,公司多年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良好的客户和品牌声誉为本次新增产能消化奠定了客户基础,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为发展支撑,建有河北省热辊压实验室、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研发平台,配备完善的科研设施,并组建了经验丰富技术团队。在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公司还与清华大学、燕山大学以及 HITACHI EAST ASIA LIMITED(日立远东有限公司)等多所国内高校建立合作研发关系,进一步助力公司研发创新。
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公司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多项产品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国家标准《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 38331-2019)》的编制单位,另有一项国家标准正在参与制定中,并先后承担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 2 项、省级科研项目 2 项。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已授权的专利 10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4 项、实用新型专利 92 项、外观专利 1 项,拥有软件著作权 9 项。
综上所述,公司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技术积累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前提和技术保障。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 16,165.53 万元,投资项目主要有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基本预备费和铺底流动资金等项目建设必要的投资,资金来源拟全部由公司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方式取得。
本项目建筑工程总投资为 7,094.38 万元,包括土建工程投资、其他工程费用。
本项目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共计 4,775.65 万元,包括硬件及软件设备。
基本预备费投入 593.50 万元,按照建筑工程与设备购置金额的 5%估计。
铺底流动资金投入 3,700.00 万元,根据项目预计运营资金需求估计。
本项目已取得邢台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出具《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信息》,备案文号为“邢开行审投资备字【2023】12 号”;本项目已取得邢台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出具的审批意见,意见文号为“邢开环表【2023】6 号”。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 16,163.53 万元,其中第一年拟投入 7,449.10 万元,第二年拟投入 8,714.43万元。
本项目厂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振兴南路 1788 号。本项目不涉及新增用地,拟使用单位现在有土地实施,不动产权证书为:冀(2018)邢台市不动产权第 0005109 号。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厂区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三级标准,同时满足王快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排入王快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切削液、废切削液桶、磨泥、废机油、废机油桶和生活垃圾。上述固体废物中废切削液、废切削桶、磨泥、废机油、废机油桶均为危险废物。均经收集后暂存于厂区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生活垃圾送环卫部门处理。
本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食堂油烟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15m 高排气筒排放,油烟废气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限值要求。
各种动力机械设备运行中都会有噪声产生。其中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设备噪声较低,通过对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此类设备声源值 80~95dB(A)之间。在采取噪声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成后各厂界昼夜间噪声能基本维持现状,东、南、西、北厂界昼夜间噪声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 类标准。
a.在主要噪声源设备及厂房周围,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的、有利于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如辅助车间、仓库等。
b.工业企业的立面布置,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隔挡噪声;主要噪声源低位布置。
c.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尽量布置在厂房的一隅。
②选用噪声较低、振动较小的设备;在对主要噪声源设备选择时,应收集和比较同类型设备的噪声指标;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应从设备选型开始要求供货商提供符合要求的低噪声设备。
③主要噪声源布置、安装时,应尽量远离厂界。对强噪声源采用弹性减振基础、局部消音等降噪措施。
④主要噪声设备均安置在车间内,并配套隔声降噪措施;利用墙体对噪声进行阻隔,车间设计隔声能力不低于 25dB(A);对强噪声源采用弹性减振基础、局部消音等降噪措施;临厂界一侧的生产车间尽量不开设门窗,生产车间尽量将门、窗布置在朝向厂区通道一侧,减少生产噪声传出厂外的机会;同时加强生产管理,生产的全部过程应关闭门窗。
公司本次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本项目建设期 2 年,即工程建设及装修、设备购置及安装将在 2 年内完成,项目拟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前进行有关设备的考察选型、采购。本项目预计 T+3 年可实现投产,投产当年达产率达 50%,第 2年达 80%,第 3 年达 100%。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