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京口路106号
电话:0532-58783588 +86-13697663137
传真:0532-58783588
来源:火狐体育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10-27 17:16:18
七月的骄阳见证接力,百日的耕耘书写初心。2025年7月驻村轮换工作结束后,西南政法大学选派的新一届驻村们带着嘱托扎根乡土,如今已近百天。
从走村入户记“民生账”,到田间地头谋产业路;从俯身倾听解民忧,到牵线搭桥促发展,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翻开这份手记,既有“驻进心里”的感悟,更有扎根实干的答卷。
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林间的鸟鸣声已将我从梦中唤醒。这是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天台村的第九十个清晨。推开村委会的窗户,门前路上传来清脆的脚步声——那是苗家阿婆早早起身,赶着去集市的身影。
七月,当我第一次踏进这个藏在武陵山腹地的苗寨时,满眼的喀斯特地貌让我惊叹,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又让我忐忑。作为西南政法大学体育学院驻村的第三届,我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重大。前两任书记已在此地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而我的职责则是继续推进这项帮扶工作,确保天台村的发展更具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初到天台村开展走访入户的时候,村民们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我,那眼神既带着期盼、又藏着疑惑,仿佛在问:“梁书记,你真能让我们吗?”
天台村的鹰嘴桃品质上乘,然而村民却面临销路不畅的困境。每到接近过季之际,商户才纷纷前来压价收购,村民常常陷入要么无利可图、要么果实滞销的尴尬境地。今年,我带着驻村工作队员主动出击,跑市场、找销路,联系大型超市,终于将村民的3000多斤鹰嘴桃全部售罄。看着村民拿到满意的价钱,踏踏实实地把钱装进荷包里,我和驻村队员们的心里比吃了蜜饯还甜。
天台村已建成六百亩茶叶种植基地,茶叶加工厂项目正在建设中,该加工厂投产后,将推动天台村茶叶产业体系加强完善,形成完整的茶叶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借助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我们争取到了道路硬化资金。如今,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每天都有不少村民自发来到工地旁,驻足观看施工进展,眼中满含着期盼与喜悦。这条路不仅是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更是四组、五组村民们期盼多年的梦想,望着一天天向前延伸的水泥路面,老人们总说:"这条路我们盼了好多年了!"
最近,天台村的夜晚也渐渐亮堂起来,西南政法大学帮扶资金购买的100盏太阳能路灯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中。记得施工队安装第一盏路灯时,不少村民都驻足观看,六十多岁的赵大爷,仰头看着工人们安装,嘴角挂着欣慰的笑容:“这下可好了,晚上去邻居家串门也看得到路了。”这些路灯沿着村道蜿蜒而立,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天台村的道路两旁。白天,它们吸收着阳光;夜晚,则化作温暖的眼睛,守护着村民回家的路。
夜幕降临,新装的路灯次第亮起,这些变化,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天台村的村貌。我站在天台村花椒坪的垭口上,远望村里的点点灯火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我深知,乡村振兴的路虽然很长,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天台村的明天,一定会像山间的朝阳,温暖而明亮!
我出生于大山,在山间田野长大,对广袤的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当看到驻村选派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积极报名,后经校医院推荐、学校审查、市委组织部审定,有幸担任彭水县善感乡罗兴村驻村。在接到通知后,就投入到驻村的准备工作中,了解当地情况、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请教。2025年7月16日,我第一次到达我即将工作和生活两年的罗兴村,并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
刚到罗兴村,我不禁赞叹这里高山巍峨连绵,空气清新,白茶园分散于群山之间,勤劳的村民在这里耕作养殖,出产的荞麦、玉米、西瓜绿色健康,黄牛、土蜂蜜、土鸡畅销远近。可谓是,人不负青山,青山也不负人。驻村交接会上,我与乡亲们和村支两委热情交谈,仿佛有到家的感觉。
驻村第一周,我随村干部开始全村走访,走访日志上仔仔细细记着乡亲们的家庭情况:有哪些共同生活的亲属,身体健康情况如何,有没有不良生活小习惯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养了几头猪、几只鸡,要说明产业技术……每一页都沾着泥土气息,记录着百姓的心声。
我本职工作是一名全科医生。在一次走访的时候,我给患有高血压病的董伯伯进行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后,董伯伯硬塞给我热乎乎的苞谷,说:“汤书记,谢谢你让我在家里就能明白自己的血压情况,了解用药效果和血压升高的危险。”那一刻我明白了,真心换真心,才能让老百姓把你当“自家人”,后续工作推进更顺利。
经过实地入户走访,我逐渐熟悉了村情民意,了解到罗兴村海拔600~900米,酸性黄壤适合种植菊花,菊花具有非常好的药用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不仅能让乡村“美起来”,又能让村民“富起来”。我联系了“三峡阳菊集团”引进菊花产业,目前试种菊花长势很好。2025年8月27日,我邀请了彭水县人民医院12名医护人员到善感乡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资源。并成立“廌荟健康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健康咨询、健康宣传等活动,持续把优质的健康服务、实用的健康知识送到村民身边,以健康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为村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驻村两个月来,我明白了党员的初心,就在为百姓健康咨询的话语里,就在帮村民收豆子的脚步中,就在与村民一起发展产业的汗水里。驻村路还长,我会珍惜这份与山之缘,珍惜驻村的点滴时光,让罗兴村的一切都更美更好!
2025年7月,我以驻村的身份来到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这片地处彭水与武隆交界处、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的山地村落,1177户3306人的冷暖需求,成了我每天记挂的“头等大事”。两个半月来,我扎根一线,用专业所长破难题,以耐心细致暖民心,在基层沃土上践行驻村使命。
初到共和村,我便带着“看现场、算成本、订方案”的基建工作习惯,逐组走访排查难题。在六组一个10户60人的小村落,我发现村民长期受水压不足困扰——虽有修水池的意愿,却因无人组织、不懂规划迟迟搁置。
凭借多年基建管理经验,我牵头驻村工作队先做“功课”:实地勘察周边水源,确定水池修建点位,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核算成本。初步预算15万余元的工程,若村民投工投劳、仅购材料,费用可降至7万余元。我随即组织10户村民座谈,大家都同意“出劳力+按户出资5000元”;目前水池已启动建设,工作队正联合村委拟申请2万元专项经费,购置5千米水管,完全解决水压不足问题。
“张书记,我这医疗救助费拖了3年,实在没办法了……”驻村以来,五保户、残疾村民到村委求助的场景,我遇到过多次。进一步探索后我发现,这些报销难题多因“发票遗失、就医地远、行动不便”——有的老人就医没开发票,有的残疾人没法独自去医院补手续,问题一拖就是三四年。
针对这类“急难愁盼”,我们马上登记造册,逐一攻坚:帮村民写情况说明、跑邮政开发票、联系医院复印存根……截至9月底,已为7名村民解决报销遗留问题,累计报账3.2万余元。
走访中我还留意到,共和村年度自然灾害救助申报人数偏少,实际走访中明明有好几户农户因大风导致住宅及种植物受损,却未被纳入救助申报名单。为探明缘由,我们驻村工作队研读救助政策细则,翻阅历年申报档案,很快找准核心问题:多数受灾农户不清楚自身符合申报条件,且缺乏准备灾害照片、统计损失、提供银行卡复印件的能力,导致想申报却难推进。
摸清情况后,我们针对这些农户多次上门走访、帮村民厘清申报要求,现场采集信息,成功帮助50余户受灾农户申报2025年冬春生活补助,涉及补助人员152人,通过利农政策为农户弥补了灾损。
“村里老一辈的故事没人记,年轻人对村情也不了解。”走访中,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成员发现共和村从未有过系统的村情村史记载。为留住乡村记忆、凝聚共建合力,我们当即决定启动村情村史编撰工作——全书拟分五个部分,既记录耕地、森林、人口等村情概况,也收录村落变迁、民俗故事,未来将发放给村民、赠给访客,让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共和村”。
从校园基建“管工程”到乡村一线“办实事”,两个半月的驻村时光里,我牢记“基建要精准落地,驻村更要贴合民心。”一口水池、一笔报销、一本村史,在我看来都是“民生工程”。接下来,我将继续带着专业与热忱扎根共和村,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回应村民期待。
在读管理学博士的时候,我曾读过孙继伟先生先后发在《管理学报》上的“迷失三部曲”(即《管理学研究者客户迷失的判定、原因及出路》《论管理学界的价值迷失——实践迷失和客户迷失的深化研究》和《论管理学界的研究方法迷失——实践迷失、客户迷失、价值迷失的继续研究》)。我深受启发,倍感省视,在引以为戒的同时,亦害怕自己跌入管理学者的坐井观天与迷失陷阱。
在从事管理学领域博士后研究的时候,我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邂逅了温铁军先生的一场讲座,事关“三农”。此后,我甚至怀着有些膜拜的心情,将温老的代表性著作《八次危机:中国的线》收入囊中、细嚼慢咽,不断感悟小农及其生产机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蓄水池”与“稳定器”的价值叙事。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党的二十大,做出了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宏大政策的鼓角齐鸣之中,投身乡村振兴与学以致用的初心使命,在我的心灵深处澎湃地激荡。于是,似乎是自然而然,似乎是因缘际会,我被党组织选派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阿依河社区任驻村。其实,无论集体还是个体,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历史性的际遇,往往并非绝对的理想,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之中华文明天道,方能真正跨越迷失的陷阱,在摆脱内卷的煎熬中义无反顾。
面对纷繁芜杂的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难题,需要实招、硬招、巧招,绝非只是莺歌燕舞。从阿依河“祖国的未来”英语夏令营开篇,到阿依河社区党支部“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坚定推进阿依河全面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再到苗寨改造项目遗留问题反映与整改事宜之告示审慎而坚定地草拟、发布与推进……干,苦干,实干,巧干,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宣言。
党组织的信任托付,不可辜负;父老乡亲的正当诉求,不可辜负;事业伙伴的包容加持,不可辜负!这是我深刻而自觉的誓言。